昨晚,中国篮协正式公布了新一轮中国男篮的集训名单,这份名单上共有23位球员。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面孔,也不乏新晋才俊。然而,对于一些落选的球员,尤其是像孙铭徽和林葳这样被多次拒绝的球员,不免令人感到困惑。同时,付豪、赵继伟和杜润旺的落选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次名单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新面孔,如刘金雨、刘礼嘉和高铁的入选。其中,高铁(一位29岁的球员)在全运会中面对无人防守的情况下三步上篮未能成功,在俱乐部的表现也并不突出。而刘金雨则曾被广州队遗弃,转会至鱼腩福建队后也只是作为普通的轮换队员,场均得分仅5.6分。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刘礼嘉的再次入选。刘礼嘉曾在上个赛季效力于上海队时因伤只打了21场比赛,他在上海队扮演的是配角角色,场均得分能力一般。此外,他还有“玻璃人”之称,因为他在上海队曾三次受伤且康复时间较长。这样的表现真的能让他在国际赛场上经得起冲撞吗?
此外,郭士强教练这次似乎更倾向于召入自己的嫡系队员,包括高铁、张镇麟、李祥波和李金雨等。尽管在篮球界不避亲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这些队员的水平一般却依然入选国家队,是否有些让人感到国家队选拔的标准有所降低?据传刘礼嘉的父亲刘大庆与郭士强曾经是队友,因此有人认为刘礼嘉是关系户。这不禁让球迷们吐槽,像刘礼嘉、刘金雨这样的替补队员都能入选国家集训队,是否意味着国家队的门槛已经变得过于宽松了?
对于这样的选人结果,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国家队的选拔?是球员的实力、表现、还是其他不可言说的因素?希望中国篮协能够更加透明地公布选拔标准,让球迷们更加信服。同时,也期待这些入选的球员能够在接下来的集训和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